造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曾国藩造句

曾国藩造句

  赞(1)  踩(0)
相关内容:曾国藩名言佳句
句数:159 更新:2019-10-16
【曾国藩 zēng guó fān】:曾国藩(1811-1872) :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任内阁学士。1853年初在湖南督办团练,创建湘军。率兵镇压太平军。后历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成为第一个被清廷授予大权的汉人。1865年攻陷天京(今南京)后,又北上进剿捻军。任直隶总督时,残民媚外,遭舆论谴责。曾鼓吹并推进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在南京病死。有《曾文正公全集》。相似词:屏藩 藩篱 羝羊触藩 国将不国 可曾 曾孙 未曾 曾经 
(121)但曾国藩却让周升把卧房里的一个竹箱子打开,他从里面拿出一个油纸包后,才重又扣上,放回原处。
(122)你们把曾国藩树为新儒家的肇始者,就是把新儒家推进了100年了。
(123)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
(12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124)曾国藩稍一思忖,提笔又写了《与省城绅士书》与《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二文。
(125)曾国藩一到天津,定下查办方针,“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顾情罪之当否”,也就是说,只求迅速达成妥协,保住“和局”,顾不上处置是否得当。
造句网zaojv.com随机好图 不显示
(126)曾国藩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127)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28)欧阳兆熊的笔记,大致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当时的长沙是有青楼的;二是曾国藩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对逛窑子饶有兴致;三是学子们逛窑子大多是结伴而行。
(129)在太平天国兴起昌盛,走向衰亡的过程中,曾国藩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130)而在曾国藩这样体制之内的人看来,浮生若戏的,还包括风尘中人。
(131)曾国藩以匡时济世为人生的旨归,以修身进德为立身之本,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无疑是承传了孔孟之道的衣钵,但他同时,也有意识地吸收了老庄哲学的营养。
(132)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后,同僚及部下都劝他放手大干,尽快进军东南,而他则坚持将进攻重点放在安庆。
(133)以曾国藩的文化根柢和鉴诗眼光,对刘铭传的诗作恐难由衷推重,碍于情面,寥作数语敷衍而已。
(134)在唐浩明看来,曾国藩身上蕴藏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总结为修身克己、百折不摧、功成身退与时俱进、求阙惜福五个方面。
(135)在这封信中,曾国藩以一种极少有的委婉语气,告诫儿子习劳习苦,不要沾染管家的气息,而应保持寒素的家风。
(136)曾国藩自请严议之处,着加恩宽免。
(137)处于“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之中的曾国藩,对于容闳和丁日昌提出的教育计划,再三考虑,准备上奏朝廷。
(138)李鸿章在淮军已经出征苏南、饷项同样紧张的情况下,仍在一个月左右凑足六万两及时送去,使曾国藩发出“枯旱得雨,众苗勃兴,感荷何极”的感谢之辞。
(139)直至晚年,曾国藩还不断在节俭方面针砭自己:余盖屋三间,本为摆设地球之用,不料工料过于坚致,檐过于深,费钱太多,而地球仍将黑暗不能明朗,心为悔慊。
(140)道光十九年十月曾国藩进京为官前,曾专门去看望几位母舅。
(141)“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说的是廉颇、蔺相如、诸葛亮、周公瑾、曾国藩、李鸿章之类大人物。
(142)说实话的,逃亡中原地区,或许能偏安一阵,但是北有僧格林沁的精锐旗兵,南有曾国藩的强悍湘军,夹击之下恐怕也只有覆灭一途。
(143)曾国藩仍然无法从中解脱,自言“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整日神魂不安。
(144)曾国藩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打巧战。
(145)1861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由曾国藩疏荐任浙江巡抚,督办军务。
(146)曾国藩集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仁”的精神,宽厚、智慧、诚实、博大,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147)玉英急忙拿出一条毯子给夫君盖上,却猛丁发现,曾国藩露在外面的肚皮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点,分明是癣疾发作了。
(148)而曾国藩在直隶时,就着力通过改善书院教育,一矫他心目中直隶近年“学风朴陋”之弊,进而带动一省风气的改良。
(149)历史界已经在湖南发现了李秀成手稿的足本原稿,有机会我建议大家都可以读一下全本,免得被曾国藩断章取义,冤枉李秀成背了叛徒的恶名100多年至今……
(150)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
更多相似词语造句: 屏藩  藩篱  羝羊触藩  国将不国  可曾  曾孙  未曾  曾经  何曾  曾为  曾是  不曾  也曾  曾给  曾祖母  曾祖父  曾经沧海  曾母投杼  曾参杀人  曾几何时  似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国  德国  报国  救国  吴国  爱国  泰国  法国  
回顶部 5/6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回顶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