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庸造句

中庸造句

  赞(1)  踩(3)
句数:172+5 更新:2019-10-16
【中庸 zhōng yōng】:①原为儒家的伦理思想。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义;庸,有平常、常道等含义。儒家以此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作为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后来则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 ②指才能中等、平庸之人: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 ③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作。提出“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称为“四书”。近义词:中和 相似词:中庸之道 凡庸 庸碌 毋庸 昏庸 庸庸碌碌 平庸 庸才 
151、此人处世奉行中庸之道,凡事都是向姚崇看齐,随声附和,从不辩驳,人称伴食宰相
152、董卿唇色偏红,齿列整齐、齿色偏白,声音又偏向柔美,咬字清晰,具有此相的女子和丈夫关系甜蜜,最大的优点是性格中庸善解人意
153、事实上中国人的传统是“中庸”和“克已复礼(这里礼解释成规则)”现在也不是忘记了,而是研究潜规则不是大规则。
15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154、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
155、做人上头中庸些无妨,最怕作文写字绘画上也将这满纸秋色分得均匀,行文时笔下若无奇峰突起,小心看得人昏昏欲睡
造句网zaojv.com随机好图 不显示
156、杨文对校长没什么意见,严格来说,他对所有人都没什么意见,不偏不倚,不即不离,谓之中庸
157、前4个字偏雅,典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158、这一曲唱的气韵生动,中庸含蕴,却又是哀而不伤,尤其是唱到最后那一句“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59、“困知勉行”出自《礼记·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
160、鲁迅这篇小说写了不到十行字,就完整深刻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无奈和尴尬,揭露出人情世态的荒诞与复杂。
161、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162、中庸之辈,只能在喟然长叹中唏嘘度日,颤巍着佝偻躯体抱憾终生,油尽灯枯之时,两行老泪纵横,挥别半世辛酸。
163、要想适性怡情,济人利物,就必须时刻把握这个度,无过无不及,得中庸,即是养生做人。
164、所谓“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礼记·中庸》)。
165、子思以中庸名书,‘庸德之行庸言之慎’,庸字于道不远人章点睛,自系全书宗旨。
166、孔子说,这个时候,应表现君子纯正而中庸的德行,践行“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防止邪念,对世人有贡献而不自夸,以德服人
167、其次,三代相传,只交代一句“允执其中”,便可“天禄永终”,并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168、“做人稳稳重重,讲求中庸之道,明哲保身”是马鸿宾的处世哲学。
169、《礼记·中庸》有‘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的名句。
170、“中庸“源于至圣孔子之讲学,战国时其嫡孙子思编为。
171、“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72、陈健华身材中庸,肥硕的脸有着浓理的江湖味,一进厅,他便城府深沉地扫了厅内一眼,把情况先探个三分,不过谦和的笑容打进门后一直堆在脸上,没消退过。
更多相似词语造句: 中庸之道  凡庸  庸碌  毋庸  昏庸  庸庸碌碌  平庸  庸才  庸俗  无庸讳言  毋庸置疑  附庸风雅  庸人自扰  平庸之辈  无庸置疑  庸人自扰之  初中  华中  口中  命中  家中  看中  中等  中立  中苏  击中  中药  中西  中选  中途  
回顶部 6/6页 上一页
 
回顶部  反馈